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方沂昕
韩国国会对总统尹锡悦的第二次弹劾动议案表决将在14日下午4时举行。当地时间12月3日,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宣布实施“紧急戒严”,开启了本届韩国政府的“潘多拉魔盒”。十余天过去,韩国政坛风起云涌,“紧急戒严”余震不断。事实上,此次韩国政治纷争的影响或许远比想象中更加深远。
纷争是偶然中的必然
“紧急戒严”前一日,韩国《东亚日报》在社论中写道:“牵制和均衡的三权分立宗旨已经消失,在只力主各自立法权和否决权的期间,妥协的政治无影无踪……真是令人郁闷。”没想到,更令人“郁闷”的事情,就在第二天发生了。
上一次“紧急戒严”,还是在1979年的秋季。韩国政坛自1948年李承晚起,就颇不稳定。短短不到80年的时间,韩国就已经迭代到了“第六共和国”,平均不到15年就要变成一个新的“共和国”。韩国的政坛始终没有稳定下来,反而在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洗牌中不断走向极化。执政两年多,尹锡悦退回国会的法案已近30个,而在此之前行使否决权最多、执政12年的李承晚,也不过45个。总统与国会之间不断加深的矛盾,像一条已经绷紧的弓弦,此次“紧急戒严”几乎是偶然中的必然。
韩国政坛走向极化有其深刻的原因。可控制的政党竞争提供了一个非暴力解决问题的途径,但一旦有党派突破了各政党之间的默契与底线,就会让各党派进入“摆烂”时间,最终演变成军事政变。此次韩国政治纷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总统尹锡悦、执政党国民力量党、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在多个关键问题上始终难以达成一致,并且不断突破底线,从而形成了现在如此紧张的局面。
各党派背后势力矛盾重重
12月13日,韩国一项最新民调结果显示,民众对总统尹锡悦的支持率降至11%,创下其执政以来的新低。对于总统尹锡悦而言,现在几乎进入了自己执政的倒计时——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,除非“天降神兵”,他很难“力挽狂澜”。而对于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党首韩东勋而言,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尹锡悦对党派的不利影响、巩固自身在党内的地位才是关键。国民力量党此前提出的方案是所谓“有序下台”,即尹锡悦明年2月-3月下台,4月-5月举行大选。但这一方案也在12日尹锡悦发表电视讲话,强调宣布戒严正当性、拒绝自行辞职后化为泡影。
韩东勋12日在国会召开记者会表示,党内需要就弹劾总统形成共识,目前通过弹劾停止总统职务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。同日,韩国国会通过了“金建希独检法”,而此前该法案三次提出都被尹锡悦否决。当天下午,韩在野六党第二次向国会提交尹锡悦弹劾案,最新一轮的尹锡悦弹劾案也将在12月14日迎来表决。
纵观韩国历届总统,想要逃过“青瓦台魔咒”并不容易。朴槿惠、李明博、卢泰愚、全斗焕等身陷囹圄,李承晚流亡海外,朴正熙、卢武铉死于非命……这也是韩国政治太过“刚性”所导致的结果——一旦一派掌权,必须要把前任彻底清算。这种“刚性”其实是韩国各党派背后势力矛盾的显性反映,财阀、美国、日本、朝鲜……太多的话题都能挑动韩国本就脆弱的敏感神经,越敏感越刚性。
“这个世界为何如此暴力、如此痛苦?然而,世界又何以如此美好。”韩国及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韩江10日在诺贝尔奖宴会上发表感言如是说。此时的韩国政坛,最需要的就是稳定,而想要稳定,就必须要有些妥协、“柔软”,而非一味诉诸暴力和流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