凭什么过去13年,它还能被“盘”到包浆?
创始人
2024-11-05 19:13:22
0

《甄嬛传》被网民盘到包浆,对现今国产剧作有多少借鉴意义?

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解的。

因为就像郑晓龙说的那样:

“好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,不是得奖挣钱”。

作者 | 9527

编辑|小白

排版 | 板牙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郑晓龙导演对《甄嬛传》开播13年来始终热度不减这回事,多少还是有些得意的。任何一位编导演,都希望自己的影视作品经久不衰,何况在2011年《甄嬛传》播出的时候,还没有“女频”这个概念。

何止是“女频”?

13年前连电视都有人看。

13年后,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大家开始集体拥抱“网络亚文化”。

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,以及素人话语权在网络上的比重逐渐增大。

小破站上有位UP主叫“小芃路子野”,目前拥有168.3万粉丝,这个女孩子玩的就是个抽象——

在她的妙手二创中,《三国演义》《叶问》《西游记》《红楼梦》《水浒传》《白蛇传》等人物都被赋予了二次元风格,她把这些人物融到一起,来个关公战秦琼。且每一期都善于捕捉当下网络流行元素,短片时长只有三四分钟,信息量巨大。

我入坑就是因为她的《甄嬛传》,雍正玩花手、安陵容成了毒师、华妃当人间散修、孙答应变成孙悟空,另外还有暴走祺贵人和铁血淳常在,以及“后宫巨人传”。

她不是二创《甄嬛传》的主流,真正的主流还是网民,无论看过没看过这部剧的,手上多少都有几个表情包。

尤其是嬛嬛侧首一笑的gif图。

皇后那句“臣妾做不到啊!”的“箴言”,也几乎成为打工人私下吐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的必备。

回到严肃话题:

《甄嬛传》被网民盘到包浆,对现今国产剧作有多少借鉴意义?

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解的。

因为就像郑晓龙说的那样:

“好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,不是得奖挣钱”。

01

网络时代,人性解读

《甄嬛传》在行业内的现实意义有哪些呢?

它是首部在Netfilx上付费收看的中国电视剧,当年大结局播出时收视率破2%,成为收视冠军。同时在欧美日韩,以及港台地区陆续播出,除了传统奖项拿到手软,还获得了第5届海峡影视季“最受台湾观众欢迎大陆电视剧”殊荣。

当年《甄嬛传》热播之时,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电视机里放这部剧,出门吃个饭,连酒店包间的电视机上也在放。

应该说即便在今天,《甄嬛传》都很对观众的胃口:

大女主复仇、古装职场、活色生香、男欢女爱。

简单设定,女主从傻白甜一路杀出来,最后成了黑化的皇太后。

这一路,爱起来天崩地裂,恨起来人畜不分。

何况那么些个嫔妃争宠算计,给予了职场打工人多少参考?几番思量?

倒霉的“橘猫”就是老板的现实映像,大家都假装爱戴他,背地里都在算计他。

他傻,又不傻。

天天念叨“菀菀类卿”,无非是老板在公司里的真实心态——

需要崇拜,且需要真心地崇拜,尽管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。

从皇后到答应,一层层对他的态度就像副总、部门经理、总监、项目组长和员工一样,每个层级对待“皇上”的角度都不一样。越往上走野心越大,彼此也在相互拉帮结派,但有一点统一:

“皇上”,是最大的那捆“韭菜”。

因此“皇上”就像老板,信错了人也要付出惨痛代价。

这个代价,具体到娱乐化就是网民自发给他“弹脑嘣”。

现在我们谈论“男频”和“女频”,无论题材、类型,《甄嬛传》都具有深远的参考意义,即一定要照顾到观众(网民)的情绪,且一定要有对现实生活的参考意义。

何况本身就基于小说《后宫 甄嬛传》改编的剧作,本身就保留了原著作者对现实社会及女性情感生活的镜像描述。

在十三年里,《甄嬛传》被解读最多的就是人性。

当然,这种解读如果不加文艺化的表述,简单易懂的一句话概括,正是观众自发的总结:

“当一个女人开始化妆时,说明她要发大招了。”

02

放下装扮,感同身受

倘若做个也许不太恰当的剧作爆红现象类比,另外一部于2015年播出的《太子妃升职记》也可成为参考。

这部剧诞生在真正的网络时代,上线48小时播放量突破千万,开播9天累计播放破亿,平均每集弹幕超过6万条。

此外,它成就了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女主演张天爱,使其正式进入当红艺人之列。

《太子妃升职记》的出圈较之《甄嬛传》更显得简单粗暴——

糟糕的布景、简陋的道具,在寻常剧组和出品方对此避而不谈的情况下,《太子妃升职记》却乐于敞开让人评价,甚至带头自嘲。对于观众来说,这种“亲和”的姿态让人卸下了观剧前的防备——

反正就是冲着乐子来的,看看也无妨。

不料一见之下,通俗易懂。

大家在接受既定的穿越背景的前提下,观剧多了一层理解。

但《太子妃升职记》的案例无法复刻,它始于逆营销的宣传策略,迎合的是当时观众“眼前一亮”的猎奇心态。

今天再用这种方式做宣传,可能就只有“嘎子偷狗”这种噱头了。

而且该剧也没有像《甄嬛传》那样形成足够的长尾效应,除了撑起颜值的演员不够多,就是剧作质量上较之“正统”而言尚缺乏几分余味。

抛开类型暂不讨论,《甄嬛传》的硬件设置(服化道及布景)以及领衔主演的知名度确实不可同日而语,何况在剧情设计上,角色也并非“一镜到底”式的解读。

比如人人骂作“绿茶”的安陵容,可怜与可恨并存。华妃娘娘是该剧第三顺位“奇葩”,但年世兰最后的哭喊也博得几分理解。女主一路上升时遭遇的反派角色绝非简单的脸谱化塑造,结合宫斗的残酷性,每个人的变化都有着合理的解释。

对于观众来说,渴望看到的是温情与残忍并存,爱情与现实交织的感触。这些仅凭简单的“爽”是无法支撑剧情和人物的。

仅以“甄嬛”的心路历程转变为例:

入宫——恩宠——排挤——冷遇——争斗——黑化——成功。

每个阶段人物的眼神举止都在变化,每个阶段陪伴她成长和阻挠她成功的人也敌友莫测,她对“橘猫”的观感变化,也经历了“仰视——平视——俯视”的变化。

这些变化都随着剧情渐变,观众看来不会有突兀感,甚至会在很多情境的设计中感同身受。

至此,众多演员精彩的演技功不可没,《甄嬛传》自身过硬的内容呈现也让其在十三年间不断为人津津乐道。

网络时代,让人们对《甄嬛传》的记忆延续至今。

03

文化通俗,理解经典

2022年10月,“温太医”的扮演者张晓龙在中央美术学院上网课。

学生们纷纷戏精上身,在“温太医”讲课的时候,大家把头像换成了《甄嬛传》里的人物,并一直说着剧中的经典台词。

“温太医”也不含糊,直接来了句“各位小主万福金安”,接着讲课……

无论对《甄嬛传》是否有感,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一部能够影响到网络社交的国产电视剧,这一点包括郑晓龙在内的所有主创及演职人员可能都没想到。

包括“温太医”在内的“遭遇”,也是网络亚文化之于影视剧创作的推力,它不仅让众多当年主演或参演《甄嬛传》的演员们红极一时,也让观众(网民)在观看其他同类型电视剧时多少都会拿来做对比。

可以预测的是,即便再过十年,关于《甄嬛传》有关的网梗囧图和金句依然会流传在网络上,因为情感、权谋、职场等这些话题不会消失。

某瓣上,《甄嬛传》仍然保持在9.4,可见人们对其的肯定。

2024年10月29日媒体采访导演郑晓龙时,问到“一说经典很多人都不敢触碰了,就像很难有人能重新拍好《甄嬛传》?”

郑晓龙的回答是“《甄嬛传》已经拍完了,但是后来类似的剧也有人拍……创作总是不同的。”

他的回答侧面诠释了“创作精品剧”的理念——

剧作呈现的着力点在于传递和接纳。

传递想要表达的主题,并让观众有选择性地接纳主题中蕴含的思想。

无论观众最终如何解读,网民如何二创,都基于剧作本身过硬的品质。

《甄嬛传》播出至今,能让人们从各种角度理解它,诠释它,无论雅俗,都是对作品的肯定。

对于现在的网络而言,玩梗能玩很久,何况它契合人性。

在国产电视剧中,由《甄嬛传》诞生的网络亚文化必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资讯

王小利的心情很低落,也非常的自... 王小利的心情很低落,也非常的自责,他称王亮本质上是一个好孩子,希望大家能给他一个机会,之后他也会慢慢...
2024《人世间》:故事无尽,... 这是2024年第49期、也是2024年最后一期《人世间》。沿着他人的命运轨迹,在生活起伏跌宕处,在心...
卧槽,这个女明星又出大事了…… 昨晚一则指控韩素希曾经参与校园暴力的帖子忽然上了热搜,引发了轩然大波。总结下,该网友主要爆料了三点👇...
何炅的长发狼尾造型引发了广泛的... 在我看来,何炅的长发狼尾造型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改变,更是一种内在的升华。他用这种造型告诉我们:不要被...
姚安娜为这部剧确实突破了许多先... 大家不要看张颂文老师因为去年的《狂飙》爆火,但这部剧在拍的时候其实是和《狂飙》几乎同时进行的,只不过...
她是央视"女神级&q... "她真的结婚了吗?"这个问题近来在网上引发热议。作为央视知名主持人,李斯璇的婚姻状况一直是观众关注的...
比肩周慧敏,拒绝林志颖,17岁... 披上婚纱的那一刻,叶蕴仪认定自己就是城堡里的公主。在她看来,他温柔体贴,帅气多金,实属良配。所以,叶...
陈坤的儿子已成年,容貌开始显现... 相貌谜团"陈尊佑最新的照片你们看到了吗?长大后越来越有妈妈的影子了!"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打开了讨论...
叶童近况曝光!现身汪曼玲生日宴... 曾经人人都说赵雅芝美若天仙,但殊不知身旁扮演许仙的叶童才是人间真绝色。虽然穿着打扮是男人扮相,但是她...
犯罪悬疑电影《误杀3》破而后立... 12月28日,犯罪悬疑电影《误杀3》在全国上映当天正式开启“皆为因果”全国路演活动,导演甘剑宇,演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