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炎炎夏日,热浪滚滚",时间过得真快,今天我们正式入中伏,即进入中伏的第一天,老话说"夏有三伏,热在中伏",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,而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的一伏,可以说是热中之热,我国各地35℃以上的高温已经是司空见惯。
进入酷热的中伏阶段,防暑工作至关重要。我们除了要多喝水外,要重点做到一个"静",首先我们要尽量避免在中午或者下午阳光强烈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,其次我们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,心静自然凉。
今年中伏在什么时候?
老话说"夏有三伏",分别是头伏、中伏以及末伏,其中头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,而中伏的时间由于入伏早晚的不同,有的年份中伏有10天,而有的年份中伏有20天。
民谚说"夏至三庚入初伏,夏至四庚入中伏,秋后一庚入末伏",说的就是夏至后的第3庚日是入伏的时间,夏至后的第4个庚日是中伏的开始天,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天,整个三伏天的时间从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起,至立秋后第2个庚日前一天为止。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,那么中伏就只有10天;如果夏至后有5个庚日,那么中伏就有20天。
今年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在7月15日(庚辰日),夏至后的第4个庚日在7月25日(庚寅日),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在8月14日(庚戌日)。头伏的时间为:7月15日至7月24日,共10天;中伏的时间为7月25日至8月13日,共20天;末伏的时间为8月14日至8月23日,共10天。今天是7月25日,为入中伏的第一天。
今年中伏不一般,中伏在大暑之后。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"中伏"前后,在有的年份中伏在大暑的前面,而在有的年份中伏在大暑的后面,今年7月22日大暑,7月25日入中伏,因此今年"中伏在大暑之后"。
老话说"大暑中伏前,必定是灾年;大暑中伏后,五谷皆丰收",说的就是如果大暑在中伏的前面,那么预示着年景相对差,农作物可能歉收;而如果大暑在中伏的后面,那么预示着年景会比较好,农作物容易大丰收。今年"中伏在大暑之后",即是"大暑在中伏前",对农民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兆头。
农民靠天吃饭,天气的变化对农事影响非常大,农民都希望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!中伏是一年中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候,因此中伏的天气人们会特别留意,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,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觉出很多经验,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"最怕中伏一日晴",那么入中伏当天天晴有啥预兆?我们来看看农谚是咋说的。
一、中伏太阳大,田里起锅巴
"太阳大"指的是天气晴朗,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,如果在入中伏当天天气晴朗,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,这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都会缺乏雨水,土壤会因干旱而开裂,像水田里的土壤会因干旱看起来像锅巴一样,这也表明发生了"伏旱"。
中伏当天天气晴朗,说明大地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,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天气会以晴天为主,这很容导致干旱的发生。
老话说"五天不雨一小旱,十天不雨一大旱,半月不雨地冒烟",中伏是一年中太太阳最猛烈的时候,土壤蒸发量非常大,一旦长时间没有降雨,那么就会导致"伏旱"的发生。进入中伏后,农作物处于抽穗、扬花、灌浆期,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非常大,一旦发生伏旱,那么势必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