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2日,国家文物局召开"考古中国"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,通报了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遗址、江苏省盐城市沙井头相关盐业考古成果、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、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考古考古成果。其中,稽中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存在,景龙门遗址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、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,庆成门、新路、板闸镇3处遗址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、人地关系演变与河道治理与变迁。
浙江省绍兴市
稽中遗址
稽中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,是一处战国两汉时期高等级建筑遗址。为配合当地城市建设,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2024年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考古发掘。
△战国与汉代建筑基址
战国时期遗存包括1组大型建筑基址和1眼水井。建筑基址分布在东西长约48米、南北宽约36米的范围内,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基础构筑形式:一是由方形立柱、长方形垫板及垫板下圆木组成;一是由多条圆木横纵间隔叠压的筏状基础。水井为木壁,直径0.82米,经碳十四检测,距今约2500年左右。根据文献记载,推测为越国遗存。汉代遗存主要为建筑基址、水井、马坑,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确认了4组建筑基址,其中甲组、乙组建筑残存面积约387、317平方米,丙、丁组建筑尚未完全揭露。首次发现包含墨书"会稽"、"山阴"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,以及汉代墨书"如律令礼"文字陶片。